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的闲散人员在河北盗得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盖罐等瓷器8件,喊出了5000万元高价,在出售过程中落网。近日,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姚某等5人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罪、2人构成倒卖文物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缓刑不等的刑罚,并各处罚金。
百科: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多知一点:
这件元青花为何被称为“传奇中的传奇”
青花瓷自唐而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元代青花瓷由于烧造技术成熟、艺术价值高、存世数量稀少,更是青花瓷文物中的传奇。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所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是世界罕见的元青花“标准器”,更是青花瓷文物“传奇中的传奇”。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通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18.6厘米,1973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的汤和墓。盖罐总体形制敦实厚重,器口处配有帽形盖,盖顶堆塑宝珠钮,肩与腹之间两侧相对处各贴塑一对兽耳,原应有衔环一对,因年代久远而遗失。
色白微青的釉底上,主体纹饰缠枝牡丹以叶压枝,穿插横向排列,极具立体感。器身从上到下,卷草纹、海涛纹、变体覆莲瓣内填杂宝纹、缠枝西番莲纹、钱纹等布局繁密,精致细腻。青花发色鲜艳,青翠披离,令观者流连不已。
“这件元青花面世的故事很是曲折。它出土于明代开国功臣墓中,并且断代更早,品相完好,为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说。
季永介绍,1973年,蚌埠市博物馆对汤和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当时墓室已屡遭盗扰。“幸运的是,盗墓贼认为瓷器价值不高,这件元青花才得以完整保存其中。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有赏赐功臣元青花瓷器的惯例,这件元青花盖罐很可能是受赏而来的精品。”
“它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被鉴定为元青花。直到1994年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期间,经故宫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耿宝昌鉴定,才被定为一级甲等文物。”季永说。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能够成为元青花鉴定“标准器”的文物少之又少。季永介绍,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造型规整、器型硕大、画风精美,烧制发色成熟。更重要的是,它是经由考古科学发掘,有明确墓葬纪年,且未经过世间流传,在“标准器”中极为罕见,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还蕴含着青花色料的民族文化融合故事。“经过科学检测,它所使用青花料为自西亚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在元代及明代早期,景德镇窑所烧制的青花瓷器多使用此种青花原料。”季永说,浓艳明快的苏麻离青与淡雅清逸的中国青相辅相成,一同为世界展示中国青花瓷浓淡流转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