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户村民终于走出了悬崖村 到城市里生活

2020-12-29 10:06:26

地处四川凉山深处的阿土列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84户彝族人家居住在这里,它的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危险重重。

阿土列尔村的处境被媒体披露后,政府帮助他们修建了钢梯,随后在今年5月份,进行了整个村庄的异地搬迁安置。经过上百年的变迁,生活在这里的彝族群众终于走出了悬崖村,到城市里生活。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两代新娘的上山之路

俄的曲莫的家

12月20日一大早,俄的曲莫和老婆勒尔拉则就起了床。吃过饭后,他们背起早已收拾好的锅碗瓢盆等生活器具,开始下山。这是他们第七次往山下搬家。

自今年5月份,拿到在县城安置房的钥匙之后,他们已经陆续向山下搬了六次东西。之前的12月19日中午,俄的曲莫还独自把一包七十多斤的衣物背下了山。

背着70多斤的衣物下山,俄的曲莫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还能够边下山边直播;今天和老婆勒尔拉则一起下山,速度虽然慢了一些,但两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对于勒尔拉则来说,现在走钢梯已经习以为常。但四年前她嫁过来的那天,第一次走钢梯的她,"很怕很累",走了三四个小时。

新修的天梯,当地人也需要爬两个小时

勒尔拉则是"悬崖村"钢梯路修好之后,迎娶进来的第一位新娘。她和丈夫俄的曲莫也因此被媒体关注。在媒体的报道中,当天,她穿着裙装,脚踩着高跟皮鞋,在走前半段陡坡较多的路程中,靠臂力和腿劲儿踩着石头,爬上近九十度陡坡曲折的山路;而在进入钢梯后,由于下了两天的冬雨,钢铁扶手冰冷冻手,她和伴娘每走十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一路上,她只羞笑而不说话,约走了五分之一的山路,就被迫暂时脱下裙装;到了接近村口时,才再次套上裙装。但爬过千级钢梯之后,汗水打湿了她的头发面颊,"妆都花了"。

第一次走钢梯,勒尔拉则的感觉是"很怕很累"。但在俄的曲莫的叔叔俄的勒格看来,勒尔拉则们嫁过来能有钢梯走,已经相对轻松多了。在政府未帮助修建钢梯之前,村里通向外界的路途,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约100米,走起来相当艰难。那时候娶新娘,需要十几名小伙轮流向上背,遇到特别陡的悬崖地段,需要几个人合力而为,其中需要两个人在上面用绳子拉。刚嫁过来的新娘,那是真害怕。

俄的勒格的老婆阿牛石先,就是被十几个小伙背上山的。不过俄的勒格并不知道都是由谁来背的,那时候他正在老山前线当兵,第二年转业回来后,才发现父亲和哥哥偷偷给他娶了个老婆。

村民俄的曲莫搬家时背着六七十斤的行礼下天梯也不忘直播

俄的勒格这位来自雷波县的老婆,起初对木头"天梯"充满了恐惧。但不久之后,就很快适应了"天梯"的险峻。每年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她经常背着养殖的猪和鸡,到附近的镇上换玉米,然后再花一整天的时间,背回悬崖村。家里唯一相对崭新的家具大床,就是五年前她从镇上背回来的。

上山下山不方便,吃的喝的都得背,外面的姑娘不愿意嫁过来,悬崖村的人没事也不愿意下去,除非家里或亲戚有大事。

村民一个月不下一次山很正常,但俄的勒格1997年当上村支书后,经常要到支尔莫乡开会,经常早上六点就出发了,爬上村后那座高高的山崖,然后一路沿着悬崖走上六个小时,到了中午才能到达乡政府。等开完会摸到家,已是半夜。这段路不仅道路危险,还会碰到一群一群的猴子,多的时候达到了100多只。猴子不怕人,有时候还攻击行人,俄的勒格的手里,得经常准备两块石头,以反击和吓退猴子的攻击。那时候,不敢走"天梯"那条路,得走三天也到不了。

俄的勒格干了五年村支书,不干了,"太苦了"。

二三十元的提留款,都收不上来

俄的勒格所在的阿土列尔村勒尔社,是一个建在60多度斜坡上的村庄,处于大峡谷的深处,村庄在狮子山和对面的龙头山的重峦叠嶂之间,山下是蜿蜒奔腾的美姑河。该村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

在俄的勒格看来,阿土列尔村勒尔社所在的位置,是块风水宝地。这里气候温暖,很少下雪,玉米长得最好。而住在山顶的斯惹妈惹则认为,相比1800米海拔的娘家村庄,这里没有路不说,风还太大,天还太冷,回娘家呆几天,皮肤会变白一些;回到这里住上一段,皮肤又变黑了,脸上还长痘长斑。嫁过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她每天想到的是怎么"逃离"悬崖村,但家里的一群羊羁绊住了她。

当村支书那几年,困扰俄的勒格的不仅仅是开会出行的困难,还有这里的穷。那时候村里收二十多到三十多元的提留款,都收不上来,害得他经常挨骂。

俄的勒格干村支书,每个月只有30元的工资,家里有两三个孩子,根本不够花。每次到支尔莫乡开会,早晨6点钟匆匆扒一口饭,六个小时后到达乡政府已是饥肠辘辘。中午时分,乡领导有时会嘱咐伙房给他们做一顿饭,有时候会忘记。他们就会饿着肚子开会,开完会回家路上会到亲戚熟人们要个烤土豆,绝不愿在街上买上一顿饭。

勒尔社的土地比较少,所产粮食根本不够吃。俄的勒格兄弟五人,共有8亩地,每家平均下来,只分一亩多地。父亲为了照顾他,分给他家2.4亩。这2.4亩地,主要种玉米,可以产下2000多斤的玉米,够全家人吃上六七个月。剩下的小半年时间,就得靠老婆养的鸡和猪,背到集镇上去换些玉米来。村子里的人,多是如此。养猪养鸡养羊之外,种花椒、种核桃,养蜜蜂,带来的一些收入都换了玉米。

俄的勒格的2.4亩地在村子的最低处,比较肥沃,但也处在"最危险"的地带。白天猴子来,晚上野猪来,一群一群的,来跟他们抢食。他们得天天去抢收,不抢收的话,就收不回来了。父亲早年在世的时候,经常会去山上打野猪,打麂子,打獐子,家中总有肉吃;后来不让打了,野猪、猴子就来骚扰他们了。就连现在,村民收到家中的玉米,猴子也会白天来偷。

直到2015年左右,俄的勒格的一些亲戚搬到了村外,把地留给他们,才解决了他们的粮食问题。

那时候,整个勒尔社都没有一台洗衣机和冰箱,最现代化的电器是每家一台20寸左右的电视机;一些年轻人也会买几百元钱的音响,来播放彝语歌曲听。

俄的勒格的侄子俄的曲莫,直到今年1月份才花1280元买了台冰箱。他和哥哥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冰箱搬回家,但没过多久,就获悉整个村子要异地搬迁到县城。

对于阿土列尔村的现状,人们一般归咎于这里的交通。从村里到山下,有三条路可走,除了"天梯"之外,一条可从峡谷走,但只敢在水少的冬季和旱季走;另一条是要经过另外两个村的山路,很绕道。俄的曲莫这次搬家前,邻居要卖三头肥猪,约他帮忙向外赶,所走的路就是这条路,得花费5个小时的时间。

2015年勒尔小学未建之前,孩子们上学就是沿着俄的曲莫他们所走的这条路,到山的另一边的学校去。但那所学校由于过于偏僻,没有老师愿意来,所以孩子们还是无学可上。像俄的曲莫这样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几乎都不怎么认识字。

不识字,或许加重了阿土列尔村改变命运的难度。

悬崖村的变与不变

如果没有记者的镜头,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列尔村,还会像大凉山诸多的村庄一样,在高耸的悬崖上保持着沉默。

2016年5月,阿土列尔村来了一位记者,俄的曲莫只知道他是一位"北京的记者",而他的叔叔俄的勒格,则知道这位记者是《新京报》的陈杰。

当年的5月14日,在三名家长的保护下,15个孩子从山下的勒尔小学出发,走崖壁,爬藤梯,踏上回家的路。10天后,《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孩子上下学徒手攀爬800米悬崖》为题,报道了这个村落,首次将悬崖村带入大众视野。

俄的勒格说,陈杰来到阿土列尔村之前的一年,曾经有一位北京著名媒体的记者,在村子里住了半年,但并没有进行报道。

他住在村里的那年,山下建起了勒尔小学,孩子们有学可上了。俄的勒格家在西昌上学前班的小儿子,也转入勒尔小学来上学。村子里才一下子有了15个学生的规模。

俄的勒格说,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当地领导的关注,他们决定给村民们修建一个钢梯。2016年,钢梯修建了一半;2017年,又修建了另一半。新的钢梯可让村民上山耗时缩短一个小时。俄的曲莫的老婆,就是钢梯修好后娶进来的第一位新娘。

俄的勒格发现,越来越多的变化在阿土列尔村发生。小儿子所上的小学,刚入学时要交3000元钱,但报道后就不让交一分钱了,还让孩子们吃住在学校,不要家长一分钱。孩子们如果想念亲人,就可以用学校的视频电话给父母打电话。村子里的幼儿园,也布置得跟城市一样,过年过节孩子还有牛奶喝。而村子里手机没信号的现状,也有很大的改观。各大通信公司相继入驻,山上有了免费的wifi,年轻人刷视频和进行直播,都不再是难题。

结婚之后就外出打工的尔木义我,在广东、浙江、上海、贵州等地辗转两年后,于2017年回到了村子。她发现,钢梯修好之后,大批的游客来到了村庄,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了好几百人。因而,村里有人率先开设了小卖部,生意还不错。2018年,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她也在自家的墙头上挂出了"小卖部"的门头,卖饮料和方便面,也做饭做菜,还把两间偏房开做了旅馆。她说,人多的时候,根本就接待不了,仅杀鸡就杀不过来。

某色达体家的小卖部,也是在这个时候开设的,既能住宿也能吃饭,还能卖东西。他家有四间房子可做旅馆,人多的时候,还可以搭建5顶帐篷,住上10个人,每个人收50元的住宿费。某色达体家也是第一个建了卫生间的人家,他们服务也热情,美国、日本的记者来采访,也是住在了他家。

这样的小卖部,多集中在山半腰的人家,打出牌子的至少有五六家。人多的时候,游客也会向下走。住在最底部的俄的勒格家,也曾接待过游客。他们管吃管住,让游客看着给。四名北京老阿姨住了一晚,给了100元。

悬崖村五年前供上了电

钢梯修通之后,村子里用电并入国家电网,每家可以免费使用wifi,"悬崖村"也迈入了互联网时代。村子里有了直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某色苏不惹,汉语名字叫杨阳。他带动了不少村民进入直播这个行业。直播不仅能带来打赏,也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帮助。吉克九里收到了网友7000元的捐款,买来了一大一小的两匹马;尔布收到了3万元的帮助,指定让他买一辆二手车做营运生意;而某色苏不惹则收到了网友赞助的几十只黑山羊,成为他脱贫致富的资本。

从看不懂网友的评论,到可以用普通话跟大家交流,再到通过直播抱团推广彝族文化……互联网为村民们打开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悬崖村与外界的距离,也只是隔着一个手机屏幕的距离。

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各类档案及明白卡

虽然"悬崖村"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但村民的质朴依旧没变。每有客人来到家中,他们都会翻出家藏的包谷酒,恭敬地递给客人。彝家人的热情,依旧毫厘不爽。

甜蜜的烦恼与无限的留恋

再过10来天,俄的勒格就要卖掉家中的三头半大黑猪,全家搬到县城去住了。趁还没有走,他天天去找邻居吉巴日博聊天。吉巴日博既是他的堂姐夫,也是他的亲家——他侄子、俄的曲莫哥哥的老丈人。

"悬崖村"在县城的安置房,共分四个小区。俄的勒格的安置房在城北,吉巴日博的则在城南。走路去串门,需要50多分钟的时间,不像现在抬脚就到了。

在房后的地头笼一堆火,几个人边烤火边讨论搬迁的事儿。俄的勒格家比较幸运,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结婚,并且分了家,因而分得了两套房子,一套100平方米的,一套75平方米的。而吉巴日博家则没有那么幸运。他家八口人,其中有两个儿子,因为没跟大儿子分家,只得到了一套100平方的。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在"悬崖村"还有一些。因为分房完全按照户口本来分,一人可分25平方米,两人可分50平方米,三人可分75平方米,四人以上则分100平方米。

俄的勒格说,因为出行困难,村里几乎每年都会反映修路问题,但一直没有回音。上面对悬崖村是修路还是异地搬迁,似乎还有不同的意见。但最后,还是异地搬迁占了上风。

2020年4月26日和27日,昭觉县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住房分配大会,阿土列尔村的84户精准扶贫户参与抽房;5月12至14日,悬崖村84户精准扶贫户将陆续搬进县城。

俄的勒格说,分到这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他只出了1万元钱,而这套房子现在市场价最少值50万。"房子很漂亮,住着很舒服。"

但他们住上安置房后,需要将老房子交给政府部门。"如果想回来住,每个月要给政府缴纳300元的租金。"

他家的地,也以每亩600元的价格,租给了一家公司种植橄榄树。协议已经签订过了,他们也替该公司挖了150多个书坑,每个可得15元的报酬。

自5月份搬家之后,俄的勒格就住进了新家,而他的老婆阿牛石先则在家种地和照顾5头猪、100多只鸡,夫妻双方过起了两地分居。这样的情况,在悬崖村很是普遍。某色达体就是这样,他在县城照顾上初二的女儿,老婆则在家开小卖部。俄的曲莫家则是母亲住在县城,他们夫妻俩住在悬崖村种地和养猪,呆在新家的时间不超过10天。

但按照要求,年底左右,所有被安置的村民都要搬迁到县城安置区去。

所以,俄的勒格就急着把三头猪处理掉,但他家那100多只鸡,无法一下子卖出去,现在只能天天在家把鸡子吃掉。

习惯了农村的生活,猛然住进县城,俄的勒格还有些不习惯和不适应。不像在农村一样可以自给自足,他住在县城得天天花钱,仅每天的蔬菜钱,就得10多块。而且还得操持一些必要的家具。年前卖猪卖羊所得的18000元钱,基本都花光了。"我现在每天想的就是明年该如何生存的问题。"

俄的勒格还担忧年猪的问题。家中养的三头猪本来是为了明年能吃上年猪,但现在搬到县城养不成了。明年吃年猪的时候该怎么办?县城的猪肉30元一斤,一头年猪就需要七八千元,他是吃不起了。

俄的勒格说,他在小区转悠时,曾听到一位老人向前来视察的一位领导反映,能不能给每家分一个小菜园和一个猪圈,以解决吃菜和吃年猪的问题。

关于这两个问题,其他村民也是有着相似的顾虑。只有尔木义我并不担心,她说她的老公在种植橄榄树的公司上班,他可以在村子里养两头年猪过年。

相比于吃菜与年猪问题,俄的勒格搬家后更多的是对悬崖村的留恋与惆怅。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也优美,邻里经常驱寒温暖,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父辈和自己的记忆。猛然离开,诸多不舍。在他的行程表上,明年四五月份,到了收养蜜蜂的季节,他会每隔一段回到这里,来看看蜜蜂的收养和产蜜情况。说是看蜜蜂,其实更像是不愿隔断与悬崖村的联系,借故经常回来看看。

某色达体的女儿某色雄英说,搬出悬崖村,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巴不得的事儿,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则非常困难。他们在这里住习惯了,不愿意搬到别的地方去。他的爸爸妈妈不住地念叨过,悬崖村是最美的地方,生活在这里很舒服。

但记者在俄的曲莫所在的小区看到,不少老人聚集在幼儿园门前的广场上,谈笑风生;甚至还有三五个老人,在纺织一种叫做"瓦拉"的东西。一位70多岁的老人,纺织的"瓦拉"并不比其他人的短。

走出了悬崖村,住上了新房,俄的勒格们在高兴之余,也有着甜蜜的烦恼与无限的留恋。(李长需)

关键词: 悬崖村